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!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,请使用这些浏览器。
chrome
Firefox

工具栏

凯美瑞 新款上市

反对内卷,广汽为何急了?油电同权,会发生什么连锁反应?

文/王新喜

近日,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4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痛批汽车行业内卷严重,他表示,企业的目的是盈利、交税、促就业,而过度的内卷化竞争并不利于整个汽车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。并提出,当新能源汽车纯电占比达到50%时,有关部门需要研究“油电同权”。

广汽为什么急了?因为感觉行业在变天,根据乘联会数据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阶段性首次超过50%。曾庆洪在论坛上例举数据预测,新能源汽车纯电占比可能在2025年就能达到50%。广汽长期在吃油车时代的红利,后面的竞争会越来越吃力。

反对内卷,广汽为何急了?

在燃油车时代,由于国产车企技术较为薄弱,纷纷选择引进外国品牌,设立合资企业。广汽凭借和本田丰田三菱等车企的深度捆绑,引进、消化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,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,在2014-2021年期间,广汽丰田年销量从37万提升至83万辆,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2.0%,广汽本田的销量也从48万提升至78万辆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.4%。 但广汽集团7成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合资品牌,占净利润几乎为100%。

如今,日系车下滑肉眼可见,广汽丰田今年3月份的销量仅仅只有5.5万辆左右,而去年3月份的销量为8.1万辆,下降幅度接近32%。广汽集团4月汽车销量为13.33万辆,同比下降24.78%;1-4月累计销量为54.30万辆,同比下降24.28%。

从广汽集团旗下各品牌当月销量来看,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成为拖累业绩的主要力量。丰田凯美瑞,这个曾经在B级车市场的销量冠军,如今销量暴跌了62%。

因此,广汽越来越急,反对内卷,就可以理解了,曾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广汽集团提问,广汽那么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完整的产业链,为什么做不出一款畅销的车?目前赛力斯市值1300多亿,广汽集团才800多亿,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

这直指广汽的困境,其合资油车竞争力与销量下滑的同时,自主新能源品牌没有起来。在新能源领域,广汽集团在2020年就创立了独立新能源品牌“埃安”,主打性价比,销量一直不错,但品牌影响力不足,没有招牌产品,相对于蔚小理问界以及比亚迪矩阵产品,埃安产品技术竞争力也有所欠缺,很多人买埃安是因为广汽,另一方面,埃安很大一部分销量来自于网约车市场,如今网约车市场饱和,埃安后劲不足。

现在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把百公里油耗降到了2.9L,热效率达到了46%,这对油车又是一大冲击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在今天的环境下,广汽如果把自身发动机热效率提高到60%,相同车重下百公里油耗在3.5以下,何愁油车卖不出去?

不过,广汽反对内卷,要坚持长期主义,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也是值得思考。根据某汽车从业者声称,汽车卷到了现在这种地步,很多零部件厂家活不下了,没有资金去研发,每天都是开会降成本,很多零部件厂家以前质量要求都非常高,现在因为成本问题减少了很多检查和关重工序,例如零部件探伤不探了,零部件热处理方式改变一下,新车开起来没什么问题就行,但是车一旦久了,很多地方就慢慢出现问题!

极度内卷成本战某种程度牺牲了消费者权益,这些是值得我们警惕的。

广汽董事长也喊出了要求油电同权,对于油电同权这个事情,争议很大,从市场竞争公平的角度来看,油车有养路费,电车没有,的确很不公平。但油电同权,现在的确也没到时候。

如果实行油电同权,会发生什么连锁反应?

在今天,电车在智能化体验、操控、百公里加速、用车成本等方面已经在胜出,短板在于续航焦虑,油电同权,意味着不限购、不限行、购置税优惠不再,教育费附加税,养路费等要同样收取,电车购车成本与用车成本将因此增加,燃油车的成本优势放大,迎来一波续命,打价格战更有优势。

如果国内油车越来越多,油价将进一步上涨,这对油车消费者同样不利。

现在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已经把油耗降到2.9,如果按照目前比亚迪第五代DM油耗水平来算,即便国内混动占比达到三分之二,汽油需求也只是原来的1/4。目前中国自产和进口是比例大概是1:2.5。也就是说,即使中国人均汽车追上美国的水平,自己的油依旧是够用的。

但如果油车市场份额大涨,很多油车百公里也难以降到4升以下的标准,那么汽油进口就要大增,先不算环保账,从经济账来算,也算不过来。

同车同权,将加速市场淘汰洗牌进程,在今天,电车市场的自我造血与盈利能力还非常堪忧,当前一堆电车企业亏损卖车,税收贡献有限,以前一个头部油车企业,一年税收都有几百亿。与新能源头部差距在2倍以上。

因此,同车同权,从国家税收与经济发展层面来看,有它的道理。但如果过早同车同权,势必导致一部分竞争力不足的车企过早倒下。新能源的成就除了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之外,也与购置税减免、绿牌、不用交养路费等相关。很多车企当前处于一种“虚胖”的状态,从数据来看,新能源车并没有达到对燃油车绝对压倒性的优势,纯电车有走弱的趋势。
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6月发布的《2024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报告》显示,2024年新能源车意向购买用户已与燃油车旗鼓相当,其中41.42%的用户在购买新能源车时,更倾向于插电混动车型;还有17.82%倾向于购买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;纯电“支持者”仅有三成。

政策因素对消费者购车会有引导作用,油电一旦同权,油车增长是可预见的,当前很多新能源车企还在亏损卖车,这可能成为压垮很多二三四线新势力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在部分地区,新能源车带动了锂电、电机以及芯片在内的产业链结构,车企的退场,如果能被其他玩家产能补上还好,补不上,那么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的新能源产业的衰退与地区增长引擎熄火。

简单来说,虽然新能源车的产品竞争力在提升,但没有强到足以在同车同权的情况下,不受任何影响,消费者对用车成本、购车都有自己的心理预期,单单是购置税,30多万的新能源车购车成本就要高出几万,外加一个养路费,用车成本进一步提升,这将推动很多消费者倒向油车阵营。

油车如果大幅增长,压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,首先是与环保初衷背道而驰,环保是全球汽车工业的诉求,即便是欧洲,也在布局合成燃料等清洁能源,用环保名义打压中国电车进入,包括欧洲以环保的名义要求电车报废后,电池要运回生产国。

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新能源产业链优势,这个时候把市场让出给油车,让油车反过来吃掉新能源车,怎么也说不通。此外,国内汽油消耗加剧,要加大进口石油,于国于民不利,再一个厂商的竞争方向跑偏,纯电占比或越来越少,不符合新能源车发展预期。再次是许多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熄火,会导致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完整性与竞争力下降。

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?

因此,广汽提出油电同权,新能源车企可以视为一个危机信号。前段时间,海南已经在讨论新能源车养路费按北斗计量收费,以及去年传出两年内绿牌取消的消息,这些消息或不是空穴来风,对于广汽为代表的合资车企来说,油电同权,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汽车环保标准的提升,尽量把油耗标准降到百公里4L或以下,或是一众合资车企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,否则依然面临被市场抛弃的风险。

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,这一天一旦到来,从车企本身以及行业产业链上下游,都将受到冲击。

新能源车企或早晚要面对这个问题,车企大佬其实要更早站在未来5~10年角度布局产品技术层面的长期竞争力,告别自嗨,正视自己的真实竞争力,早做应对准备了。

作者: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

标签: 凯美瑞

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易车立场

收藏

收藏成功 !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

猜你想看

+加载更多

活动推荐

广告
  • 奖 
  • 抢 
  • 奖 

CopyRight © 2000-2023 BitAuto,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 购车咨询:4000-168-168 (周一至周日 9:00 – 21:00) 法定假日除外